谁懂?
来四季青医院看中医
竟被硬控1小时!
话不多说,你自己看
300多平方米的新环境
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相辉映
十几款中医“黑科技”
术中有医,医中有“智”
有料、有用、有趣的中医“小课堂”
更是让人连看带学,沉浸其中
为了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
就能够享受到
更优质、更便捷、更精细的中医药服务
经过前期充分的调研与筹备
四季青医院中医科
中医药特色诊疗中心
扩容开诊,惊艳亮相
以岐黄之术
惠四季青民众
中医科新诊区位于医院门诊楼二层,与原诊区相邻,新、老诊区面积共1500平方米,治疗床位扩至60余张。
细节之处见巧思
在装饰风格上,新诊区的设计巧妙融合了现代风格与传统元素,整体以简约的线条和柔和的色调为主,木质长椅、雕花和镂空设计的墙檐,细节处融入了中式元素,既保留了传统中医的质朴感,又增添了现代设计的精致,营造出既舒适又富有中医文化韵味的空间。
在文化传承中,进入诊区,目光肯定会被一棵蓬勃蔓延的“生命之树”所吸引。以中医之疾病观、生命观、防治观为根,枝蔓延伸十二经脉、五脏六腑......演示着人类疾病的发生和传变规律。
“人与天地相参,与日月相印”,“子午流注图”演示着十二时辰对应的十二地支,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结合奥秘。
针灸铜人、字里藏医、健康小屋,共同组成了中医文化体验馆的五大特色模块,既体验了中医药的精妙绝伦,又潜移默化地感受着中医药文化的神奇。
一站式、多学科、综合性
新诊区开设了中医、中医骨伤、针灸、推拿理疗四大学科十余个中医诊疗项目,涵盖中医内、外、妇、儿、皮科、疼痛等,可进行肌电图检测、短波治疗、高频治疗、中药熥敷、智能红外检查、小儿推拿、蜡疗、中医理疗等。
打造中医诊疗方式集合体,突出优势学科建设,在治疗内科(眩晕、胸痹心痛);外科(颈椎病、腰间盘突出);妇科(盆腔炎);儿科(肺炎、腹泻)等疾病中,以一站式、多学科、综合性的服务方式,集合多个学科的专家为同一名患者进行诊疗,让疾病的诊治更加深入和精细,提高疗效、缩短病程,患者可以进行中医联合诊疗,体验全方位多管齐下的中医药服务。
AI上中医药文化
科技力MAX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医大师张伯礼曾说过:“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。”
四季青医院
将中医药发展纳入高质量发展项目
在“中医+科技”的浪潮中
已初步形成
集传统中医特色与现代科技
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诊疗中心
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
体验科技赋能下的中医魅力
“科技与中医的结合,不是简单的设备叠加,而是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融入到现代科技中,实现1+1>2的效果。”中医科主任白巨平介绍,“我们希望借助科技力量,让古老中医焕发新的生机,为患者提供更优质、更便捷的中医药服务。”
如红外热成像检测,人体是一个自然的生物红外辐射源,不断向周围发射和吸收红外辐射,当人体组织、器官出现疾病或功能发生改变时,导致局部热场改变,温度分布偏离正常。红外热成像检测依靠光学电子系统经滤波聚集,光电转换,经多媒体图像处理和自动分析软件,对热值、热态、热源定位的深度分析,结合临床对人体功能和病理状态进行宏观评估与诊断。
温变早于病变,功能变化早于病理变化,智能红外热成像检测仪测温灵敏度极高,能描记0.02~0.05摄氏度的细微温度变化,在机体没有明显体征的情况下解读出潜在隐患,及早发现隐患。检查过程中不接触人体,不产生任何辐射,老人、孩童、孕妇等群体完全适用。
名中医汇聚
家门口的专家天团
有新诊区,没“大师”可不行。
医院牵手北京中医医院、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、东直门医院等,建设中医“三室三站”,多位中医汇聚四季青。
“三室三站”现有专家11名,包括外聘专家9名,院内专家2名。专家团队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主任医师李献平、主任医师高彦彬,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李敏及团队、主任医师刘慧林,东直门医院副院长、主任医师张耀圣,东直门医院骨科副主任焦勇,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徐颖鹏等。
别怪我没提醒,“薅羊毛”机会来了!来坐诊的,都是经验丰富的“名中医”。
依托高质量发展项目,科室不断加强人才培养,不仅将名老中医请进来,还将骨干医师送出去,通过传承、进修等多种形式筑牢人才梯队,提升医疗质量,面向不同患者,提供全新的、个性化的诊疗体验。
另有惊喜待呈现
据主任白巨平介绍
完善建设新诊区后
原诊区也将规划焕新升级
大家一起期待吧
你牛我牛不如大家都说“牛”
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